8月24日—25日,我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三十多位国内一流顶级专家教授参加。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洪银兴主持研讨会。
洪银兴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当前中国经济的“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稳外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壮大中心,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全力打造沪宁杭科创中心。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教授认为,长三角区域要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打造长三角金融科技城市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白重恩教授运用自己研究成果,指出了长三角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独特优势和未来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国刚认为,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中体制机制创新应该走在前面,认为应共同谋划长三角区域内金融机构业务合作,以科创板为导向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实体企业集群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联席所长、一级教授杨瑞龙指出,在未来整个竞争格局中,长三角要继续发挥自身在政府和市场关系,以及区域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认为,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要重视“质与质量”、“大与小”、“同与异”之间的关系,在产业之间、空间之间打破雷同。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党组书记陈诗一教授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特征,提出了打造绿色金融发展的长三角模式的政策建议。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刘锡良教授指出了当前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认为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创新,应该在全国起到引领和表率作用;中央财经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主任李俊生教授认为,长三角一体化背后的财政问题不容忽视,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应该是“普惠制而不是特区制”,是“都市化而不是被城市化”,是“市场化而不是被行政化”。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主任张秋生教授强调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注意高铁的普及和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北振兴研究中心主任林木西教授就如何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接融合发表了自己看法和建议,指出“长三角一体化+东北振兴”既是互利也是共同发展。西安交通大学资本市场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当代经济科学》杂志主编冯根福认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可以成为中西部地区学习、借鉴的平台,同时,中西部地区或可成为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目的地。西南财经大学长江金融研究院长、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桥云教授,分析了长三角地方金融资产交易现状,指出长三角从区域金融中心的角度去实现一体化,要依托上海、结合本地、适度竞争、定位发展,苏浙皖三省要打造好上海金融中心的副中心。哈尔滨商业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曲振涛教授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应是市场的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要加快土地制度和民企经营环境的完善。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地区间竞相开放就是区域一体化发展,只有坚决地拆除区域间有形与无形的行政壁垒,鼓励企业充分竞争,才能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江苏省政府参事沈坤荣教授认为,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新征程,思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尤其是跨区域一体化发展变得格外重要,要加快建设城乡高水平、高品质一体化发展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等。江苏省政府参事、南京师范大学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蒋伏心教授认为,要以国家级科学中心为基础建立科学联盟,以科学联盟带动地区基础建设、基础研究,进而带动长三角的产业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研究室主任陈雯教授针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中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谈了自己看法。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发言,为长三角一体化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据介绍,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于2001年2月批准的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南京大学的实体性科研机构,已成为我国著名的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人才库、信息库及政府决策的智囊库。“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是该中心继二十多年前成功创办“江苏发展高层论坛”之后,高标准精心打造的又一主要面向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平台。